推荐产品
产品名称
抗-黏着斑蛋白抗体,小鼠单克隆抗体, clone VIN-11-5, purified from hybridoma cell culture
生物来源
mouse
质量水平
抗体形式
purified from hybridoma cell culture
抗体产品类型
primary antibodies
克隆
VIN-11-5, monoclonal
表单
buffered aqueous solution
分子量
~120 kDa
种属反应性
human, monkey, rat, mouse, guinea pig, bovine, hamster, chicken, dog
浓度
~1.0 mg/mL
技术
immunoblotting: 0.125-0.25 μg/mL using mouse myoblast C2C12 cell extract
immunofluorescence: 5-10 μg/mL
immunohistochemistry: suitable
immunoprecipitation (IP): suitable
同位素/亚型
IgG1
UniProt登记号
运输
dry ice
储存温度
−20°C
靶向翻译后修饰
unmodified
基因信息
mouse ... Vcl(22330)
一般描述
小鼠抗黏着斑蛋白单克隆抗体(小鼠IgG1同种型)来源于小鼠骨髓瘤细胞与鸡胗平滑肌黏着斑蛋白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产生的VIN-11-5杂交瘤。黏着斑蛋白,又称metavinculin,是高度保守的支架蛋白,位于黏着斑和黏着连接。黏着斑蛋白是含有1066个氨基酸的116 kDa蛋白。黏着斑蛋白包含八个反平行的α螺旋束,形成五个不同的域。结构域1-3排列成三叶状头部,分子量为95 kDa,直径为80Å。黏着斑蛋白头部可结合许多蛋白质,包括踝蛋白、IpaA、β-连环蛋白、α-连环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61个氨基酸、富含脯氨酸的接头区(残基837-878)连接头部和尾部。该接头可结合血管扩张剂刺激的磷蛋白(VASP)、重组人蛋白、ponsin和Arp2/3。黏着斑蛋白尾部(氨基酸879-1066)是一个30 kDa的螺旋束,包含五个通过短环(3-8个残基)连接的螺旋。尾部含有与黏着斑蛋白头部结构域、桩蛋白、酸性磷脂和肌动蛋白结合的位点。在细胞内,黏着斑蛋白要么以开放的活性形式存在,要么以封闭的自抑制状态存在。黏着斑蛋白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0q22.2。Metavinculin(150 kDa)是黏着斑蛋白的剪接变体,在肌肉组织中与黏着斑蛋白共表达。这些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肌节I-带和闰盘中。
免疫原
鸡胗平滑肌黏着斑蛋白
应用
单克隆抗黏着斑蛋白被推荐用于各种免疫化学分析,包括免疫印迹(~120kDa)、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沉淀。
生化/生理作用
黏着斑蛋白是一种细胞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在细胞与细胞和细胞与基质的粘附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直接与F-肌动蛋白结合、随后引起肌动蛋白聚合和肌动蛋白重塑蛋白的结合来介导粘附。在高浓度下,黏着斑蛋白可发生低聚反应,并可能参与黏着斑的跨膜组装。黏着斑蛋白参与调控粘附、细胞形态、运动和肌肉功能。黏着斑蛋白突变会影响黏着斑蛋白与F-肌动蛋白的结合并干扰细胞迁移。它是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的易感基因。黏着斑蛋白突变可能会导致突然的不明原因的夜间死亡综合症(SUNDS)。人们认为,在细胞粘附和运动功能方面,黏着斑蛋白对肿瘤细胞侵袭组织并转移的能力有重要影响。因此,它对肿瘤的进展和转移预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形
溶于含有 15 mM 叠氮化钠的 0.01M 磷酸盐缓冲盐水(pH 7.4)溶液中。
免责声明
除非我们的产品目录或产品附带的其他公司文档另有说明,否则我们的产品仅供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未经授权的商业用途、体外诊断用途、离体或体内治疗用途或任何类型的消费或应用于人类或动物。
未找到合适的产品?
试试我们的产品选型工具.
储存分类代码
12 - Non Combustible Liquids
WGK
WGK 1
闪点(°F)
Not applicable
闪点(°C)
Not applicable
法规信息
常规特殊物品
历史批次信息供参考:
分析证书(COA)
Lot/Batch Number
The role of vinculin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lls
Mierke CT
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53(3), 115-126 (2009)
Clinical utility gene card for: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MD)
Posafalvi A,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1(10), 1185-1185 (2013)
Severine Beaudreuil et al.
PloS one, 14(7), e0219353-e0219353 (2019-07-30)
Focal and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 can cause nephrotic syndrome with a risk of progression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he idiopathic form has a high rate of recurrence after transplantation,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a systemic circulating factor that causes glomerular
Molecular simulations suggest a force-dependent mechanism of vinculin activation
Sun L, et al.
Biophysical Journal, 113(8), 1697-1710 (2017)
Porcine vinculin and metavinculin differ by a 68-residue insert located close to the carboxy-terminal part of the molecule.
Gimona M, et al.
The Embo Journal, 7(8), 2329-2334 (1988)
我们的科学家团队拥有各种研究领域经验,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合成、色谱、分析及许多其他领域.
联系技术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