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
Baeyer-Villiger反应涉及通过羰基的C-C键裂解而将酮氧化成酯,并在其附近引入氧原子。1 该反应可通过使用过氧化氢、3-氯过苯甲酸 (间氯过氧苯甲酸)、过氧乙酸或过氧三氟乙酸作为氧化剂来完成。该反应也可用于由环酮合成内酯(环酯)。
立体特异性和可预测的区域化学是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重要特征。该反应本质上是区域特异性的,并取决于连接至羰基的取代基的相对迁移能力。该反应是由Adolf von Baeyer和Victor Villiger于1899年描述的。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举例:

注意事项
请参阅产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获取危害和安全操作方法相关信息。
应用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可用于以下研究:
- 由内消旋环己酮合成内酯。2
- 3-羟基吲哚-2-羧酸酯的合成。3
- 未活化的[18F]氟苯甲醛以高放射化学产率转化为[18F]氟苯酚。4
- 二苯并18-冠-6、二苯并21-冠7和二羟基二苯并18-冠-6的合成。5
- g-丁内酯的一锅 化学酶法合成。6
- 乙酸乙烯酯的无金属合成。7
近期研究和趋势
- 使用过氧化氢水溶液作为氧化剂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进行环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产生了相应的内酯。8
- 二氧化硅负载的三氧化四钴(Co3O4/SiO2)催化剂已被用于在Mukaiyama条件下进行环己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9
- 具有几百纳米大小尺寸的亚微米级含锡MCM-41颗粒已被报道可作为利用H2O2水溶液对金刚烷酮进行Baeyer-Villiger氧化的选择性催化剂。10
- 已对由悬浮在离子液体中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或Novozyme-435所催化的环酮化学酶促Baeyer-Villiger氧化进行了研究。11
- 外消旋的2-取代环戊酮的动力学拆分已通过高度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的Baeyer-Villiger氧化实现。12
参考文献
如要继续阅读,请登录或创建帐户。
暂无帐户?